(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笔记知识点
主要内容: 通过记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并得到证实的事情,反映了少年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脉络梳理:全文共19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惩罚。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写“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后的生物课得到证实,“我”笑出声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词句赏析: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从“九岁、完全、独立”三个词可以看出“我”的发现的不同凡响和“我”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这样的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这里的“哈哈大笑”是嘲弄的笑。因为胚胎发育的规则是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人们会“哈哈大笑”。3.“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围绕老师的解释引出下文,“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想得很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恨不得”形象地写出了“我”痴迷的程度之深,可以看出“我”是个喜欢探究的孩子。5.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这句话中的“一本正经”与“板着面孔”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说明老师讲这堂课时态度严肃。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学生胡思乱想。6.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筒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是正确的,简直令人心花怒放,情不自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有“我”的笑并没有恶意。7.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是“我”想出的安慰自己的理由。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有类似遭遇的人联系在一起,指出“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是科学事业发展的真实情况,那自己因重大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课文重难点探究:1.梦中飞行的情节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梦中飞行让“我”产生了疑问,使“我”去询问老师,而老师的回答勾起了“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兴趣。可以说,梦中飞行是整个故事的开端。2.我是怎样推算出胚胎发育的规律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有怎样的特点?推算过程:A.思考:胎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出生。B.联想:地图能表示实际距离。C.人是由细胞构成的。D.折合、推算:由细胞变成人,正好九个月。从这个推算过程可以看出“我”善于想象,喜欢钻研。3.在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事后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还会笑话他吗?例:不会,如果事后仔细听他把发现的过程讲清楚,就不会觉得好笑了,反而会对他的大胆想象和探索精神大加赞扬。4.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是个幽默、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5.通读全文,说说“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当每天夜里做梦“我”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的时候,“我”感到惊喜、新奇,于是“我”和伙伴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向老师问了一连串问题。和老师的谈话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大胆做出“九月怀胎”的猜想,感到高兴和意外。在几年后的一次生物课上,“我”因童年的发现与进化论一致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却遭到老师的误解,被轰出教室。这时,“我”想出“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一理由来自我安尉,心中有自豪,也有一丝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