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文博跨区域合作 35家博物馆加入川渝博物馆联盟“群聊”

2023-05-17 09:30:56  来源:封面新闻

5月16日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作为川渝主会场活动之一,川渝博物馆联盟2023年年会在重庆市长寿区举行。现场,来自四川和重庆两地的数十家博物馆的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川渝两地博物馆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更有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代表登台,带来了主题发言。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联盟成员单位63家的基础之上,现场又有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渝中区博物馆在内的35家博物馆(其中四川15家,重庆20家)申请加入川渝博物馆联盟,联盟成员单位达到98家,占川渝博物馆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年会现场

川渝两地携手

35家博物馆加入川渝博物馆联盟

“川渝博物馆联盟,在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的支持下,由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川渝两地12家博物馆共同倡议发起,于2022年5月17日在宜宾市博物院应运而生,首届联盟成员单位63家。”

活动现场,作为首届召集单位,宜宾市博物院副院长任毅登台,介绍了联盟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表示,在2022年首届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中,川渝携手举办了一场融合巴蜀文化元素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奇妙的博物馆之夜”,联合川渝28家博物馆共同推出了“花开并蒂——巴蜀青铜文明特展”,举办了“第二届巴山蜀水博物馆文创展”,以及川渝公益文物鉴定等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联盟成立一年来,成员单位之间交流日益频繁,馆际合作硕果累累。”演讲中,任毅用川渝两地所带来的众多精美展览为例,展现了两地博物馆合作交流的成果。“在四川博物院举办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共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全方位呈现了苏东坡文化。还有,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等单位主办的‘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专题展,精选长江沿线博物馆57件/套文物,让两千年前的青铜礼器编钟与唐代、北宋等时期的古琴同时与观众见面,可谓“千古遇知音”,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此外,由重庆、四川、贵州3地22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巴蜀黔韵拓传千秋——渝川黔地区博物馆馆藏拓片联展”,成都博物馆举办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等展览的好评不断,都是川渝两地在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年会中,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渝中区博物馆在内的35家博物馆(其中四川15家,重庆20家)申请加入川渝博物馆联盟。重庆市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雷学刚宣布了新入盟的35家博物馆名单。截至5月16日,川渝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达到98家,占川渝博物馆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发表演讲

研学旅行、文创……

川渝博物馆的多领域“发力”

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对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在当晚的活动现场,就有多位来自川渝两地的博物馆人上台,进行了交流发言。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新祭祀坑的考古发现,让其“再醒惊天下”,成为考古文博圈的出圈“顶流”。现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登台,分享了三星堆博物馆在文创、国际传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经验。

“我们统筹拍摄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又见三星堆》《古蜀瑰宝》等。我记得《不止考古·我于三星堆》在B站上的评分达到了9.9分,也有8000多万的播放量。可以说是口碑和流量的双丰收。”此外,董静还说到了在网络中走红的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青铜面具”冰激凌,她表示这款产品卖出了上百万件。

文创产品在当下,成了不少博物馆发力的方向。现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与合作部主任池林也以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近年来推出的文创精品,说到了博物馆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发起了一个‘博物馆参观护照’项目,其创意研发和落地都在三峡博物馆,观众购买之后可以盖章、打卡、积分,享受会员的优待。护照推出之时有70多家博物馆的参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家,我们也在计划第二代的产品推出。”

在文创之外,博物馆“研学热”日渐升温,不少研学项目走出了馆所在的城市范围,进入更广阔空间,大大突破了早期研学课程“看展+导赏+答题”的粗放模式,更加强调体验感、沉浸式和吸引力。

四川博物院副馆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发表演讲

现场,四川博物院副馆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就以文博特色研学旅行为主题,分享了四川博物院的经验。她表示,四川博物院早在2016年就开始策划和组织开展以文博资源为特色的主题性研学旅行。“此前已经研发并实施了9类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包括古蜀、古建筑、三国文化、非物质遗产、自然科学、古都系列等主题,形成省内外研学旅行线路15条,共计参与学生3000余人。”

她说,如今四川博物院文博主题研学旅行呈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从馆内主题课程延伸到馆外研学旅行;第二,以线路整合省内外文博资源,协同省内外场馆的交流合作;第三,基于供需关系的博物馆、文化遗产地、学校、企业的多方协作。“我们也将继续发挥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如何联动同行单位、社会团体、机构、中小学的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文博教育资源的研究、利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