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积极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动城市供水高质量发展。
系统谋划重点治理漏损隐患
(资料图)
青海省西宁市着力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建设,因地制宜识别重点问题、采取适宜措施,谋划实施控制管网漏损项目,系统解决管网漏损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避免在新建项目中出现漏损新问题。同时,加大供水管网老旧改造力度,解决既有设施老旧管网漏损问题,提高供水服务品质。
据西宁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城市市政管网漏损控制工作,该局组织供水行业企业编制了《西宁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施方案》,并谋划实施西宁市城区老旧供水管网隐患治理工程、供水管网漏控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包括对53条市政道路下的29.39公里供水管道、52个老旧小区的17.8公里供水管网进行改造。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3条供水管线的改造,共涉及管线1220米。6条供水管线正在施工,长度为5157米。还有7条供水管线,需要配合道路改造完成,长度为2827米。”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实行供水管网智能管理“一张图”
江苏省宿迁市坚持科技赋能,实施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以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分区计量为依托,建立漏损监控与发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漏损治理新流程,以期系统控漏、长效节水,使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逐年提高。
自2015年起,宿迁市中心城区布局管网GIS“一张图”建设,打造了管网信息平台,建成管网地理信息数据1385公里,实现了管网信息共享,节水效率大幅提升。
自2019年起,该市中心城区实施分区计量建设,布设小区、大用户第三级分区监测点,同时规划实施二级分区“一张网”建设,建成分区计量系统,设置分区流量实时监控点500余处,年监测预警漏失水量达870万吨/年。
宿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针对老旧小区,宿迁市还实施了高漏失小区管网改造治理工程,在长效节水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供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他举例说,改造前,府苑小区在夜间最小流量为33吨/小时。实施支管至单元阀管网改造后,该小区夜间最小流量降低至13.75吨/小时,年度节约水量达16.86万吨。
宿迁市持续加强管网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网漏损治理能力。2021年,进一步完善了探漏考核激励措施,将考核标准调整为按漏点计算绩效。经过实践,年度管网暗漏点检出量提升至33.3%,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漏点水量减少355.65万吨。
“我们还建立了‘DMA(独立计量区域)监测—暗漏检出—维修治理’快速联动机制,将暗漏视同‘爆管抢修’快速治理,平均单点治理修复时长缩减7.5小时,大大增强了节水治理时效性。”上述负责人表示。
DMA分区计量试点显成效
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积极探索开展实施DMA分区计量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昌河生活小区就是其中一个试点。2019年年底,景德镇市水务公司发现珠山区昌河小区总用水量突然增大。随即,水务公司成立了由管网分公司、营销分公司、信息科组成的昌河小区降差小组。
昌河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管道老化严重,管网分布情况复杂,与附近城中村和生产工厂管网互通,同时市政用水和厂区内部管道共存,这些情况增大了昌河小区的降差工作难度。
水务公司克服困难,最终决定在该小区实施DMA五级分区计量,其中安装二级流量仪5个、三级流量仪16个、四级流量仪7个,五级计量表为最终用户水表。通过对部分水管切除,并借雨污分流改造契机对漏损率大的部分宿舍进行改造。
“经过半年努力,昌河小区的用水量从原来每月27万余吨下降到了现在的每月14万余吨,小区整体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10%左右。”谈起这次改造,景德镇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很有成就感。
老旧管网配套设施一并更新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最重要、最基础的“生命线”。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针对服务超限和管材落后、破损等现象,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积极推进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提升、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供水管网分区计量、供水管网压力调控、供水智慧化建设等工程,按照“先急后缓、分段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地对使用年限久远、管材材质落后和受损漏失的城市供水管道及阀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统一更新规划改造。
“今后,我市供水管网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将逐步提高,激励机制和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将会有新的提升,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从‘供上水’到‘供好水’的转变,有效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曲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